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企业中的应用
某汽车厂项目系统平台采用综合能源智慧管理云平台,使用专有云部署,数据采集秒级、无点数限制;系统升级便利、扩展能力强;支持PC及移动APP端访问。同时具备与ERP、MES、WMS、PLM等信息系统集成能力。
数据采集平台采用国内或国际主流品牌采集软件对现场仪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准确性。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网络结构共由四层组成:
1)感知层
感知层以智能通讯管理机为核心,通过以太网的方式采集电站电度表、燃气表、蒸汽表环等设备能源数据以及生产车间PLC生产数据。蒸汽站以LORA无线通讯的形式将采集数据传到距离较近的燃气站内通讯管理机上。
通讯管理机为嵌入式系统,内置LINUX操作系统,工业级的设计标准,系统鲁棒性(强壮)足以保障站控层通讯的稳定运行。设备配置多串口和网口的接口模式,适合跟不同接口和总线的设备进行通讯连接。
另外,通讯管理机内置多种规约,可以采集已有自动化监控后台系统,智能通讯采集终端在完成数据采集后,将各类数据转发到云端服务器,并且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共享给集团内其他产业基地、节能中心或其它政府部门。
2)传输层
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有两种方式:有线或者无线。借助于光纤通道可以实现稳定可靠的有线传输,如果在不具备有线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利用LORA无线网络,实现便捷的无线数据传输。
此项目借助企业内局域网及外网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
3)服务层
服务层汇总接收各个站点传输的各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分析,充分利用和发挥大数据运算和存储的优势,给用户提供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丰富的功能应用。平台集成了各种监控和管理功能,并对能源消耗(用电量、用气量、用汽量等)数据做了智能分析等高级应用。
4)展示层
展示层通过工作站、手机APP等多种展现形式随时随地访问系统,对电站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实时查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电站各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及视频等图像信息监控,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任务派发、接收,人员调配等运维管理工作。
系统功能
1.可视化看板功能
将生产能效水平、能耗水平、产量的波动情况可视化,同时可营造全员参与节能降耗的意识。
全厂能源看板(实时展示全厂能源消耗、能源成本、能耗区域占比、能效水平等指标)、车间看板(实时展示各车间能耗消耗、关键设备运行状态、运行效率、能耗水平等指标)、能源质量看板(实时监测用电负荷、视在功率、有功功率等质量参数曲线趋势)、生产告警看板(实时展示指标告警、工艺参数告警、通讯告警,月度告警事件统计)等。
2. 数据采集管理
2个10kV电站、2个燃气站、一套二套厂房内各配置一台通讯管理机,通过RS-485通讯线、modbus通讯规约,采集电度表、燃气表、蒸汽计量表等设备的能耗数据及PLC设备生产数据,并传输到服务器,实现电站的能耗数据集中监控与分析。
3. 能源监测
计量仪表的运行参数监测、通讯状态监测、实现计量仪表历史参数查询。
监测全厂能源流向及能源消耗情况,可按计量等级、按能源、按时间依次查看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能流图)。
远程自动抄表:向各类能源运维管理人员,自动生成远程抄表统计表,抄表周期可配置,远程抄表统计表支持单表显示和多表显示。
采集设备状态监测:面向各类能源运维管理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以列表或采集网络图的形式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故障),有故障及时报警提示。
4. 能源视图及能耗总览
通过全厂能源视图了解整个工厂的电、气等能源消耗情况,识别从工厂到车间的层级能源消耗分布,分层级展示能源消耗情况。
通过对日/月/年的能耗数据对能耗作出客观的评价。以友好的设计界面提供给能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和运行管理专业人员使用,并从整体角度向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管理人员提供一体化的安全保障机制和完善的基础管理平台。
5. 能效分析
(1)能效分析
可按区域、时间、指标(能源种类、能效指标)、班组查询对应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品能耗、产品产量、能源消费成本,以曲线和柱图进行展示。
了解自定义时间内各类能源的使用趋势,以及能耗占比情况。
可从时间、能源类型、同比环比、成本、车间等多维度对能源情况进行统计报表及视图对比等。
(2)能源流向管理
绘制能源流向图,直观展示全厂一级、二级、三级能源的消耗负荷,可按时间、能源种类进行自定义查询。
通过能源流向图可以直观了解能源从厂区到车间具体能源流向,通过能源流向图可以直观了解工厂重点耗能系统,建设成公司用能地图,并可自由选择显示一种或多种介质。
(3)能耗峰谷平分析
将各线路用能按照尖、峰、平、谷时段进行分项计量,可以统计任意时间期间的能耗,并可进行逐日、逐周、逐月、逐季度、逐年汇总。
可按小时、日、月、年的方式查询能源消耗的环比、同比分析,以曲线图、柱图、环形图和表格等多种形式进行显示。车间能耗横纵向对比,发现存在的差异,找出潜在的节能空间;通过对比不同时段的同一或不同车间用能情况,可以统计不同时段能耗的差异。
6. 移动端APP功能